启超故里,陈皮飘香。4月19日至20日,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会将在江门召开。与会嘉宾将参观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考察新会陈皮三产融合的发展成效。
2017年以来,新会区以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突出规模种植、加工转化、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开发。同时,推动构建农企合作平台,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形成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
立足新会陈皮特色优势产业,发力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会区区长梁明建指出,“新会正从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多个不同维度,推动产业园建设,促进新会陈皮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创建“国字号”
2018年产值比创建初期增加6亿元
“有机种植对于农作物的过程管理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在用药、用肥中可供选择的品种并不多,如果滥用除草剂、农药,永远都会有残留,对土壤造成不可恢复性破坏。”
走进茶坑村正尾围的温和堂新会柑种植基地,师傅们正在用割草机除草,4台挖土机常年作业,一套从以色列引进的滴灌技术,实现了用水和用药的精准喷淋,无论在用量、距离、落差等指标上都能够准确把控。柑园主人温伟成说,这片100多亩柑林有“三个严禁”:严禁使用除草剂、严禁使用化学药物、严禁使用转基因技术,正朝着“精致农业”方向发展。
在新会柑种植者中,不断有人尝试“有机”种植方法,希望从柑苗培育、种植管理到晒果晾皮乃至仓储运输,全过程参照国家“有机产品”标准进行控制,帮助新会陈皮找回几十年前的味道。温伟成就是带头人之一。
2017年9月,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进入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这意味着,涵盖圭峰会城、三江镇和双水镇,区域面积64.5万亩的“国字号”园区开启创建大幕。
“国字号”园区的创建,让新会陈皮产业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区长梁明建说,当前,新会正立足陈皮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以“一轴、两带、三基地、四中心、五园区”的思路,布局规划产业园建设工作。
据介绍,“一轴”特指陈皮产业文化创意与休闲体验轴;“两带”包括三江—会城—开发区核心加工带、双水—七堡岛大健康加工带;“三基地”涵盖会城核心种植基地、三江绿色种植基地、双水绿色种植基地;“四中心”包含陈皮文化博览中心、新会陈皮产业园管委会公共服务中心、陈皮种质资源保护中心、 陈皮检验检测中心;“五园区”包括陈皮村三产融合园、丽宫研发加工园、新宝堂生物科技园、七堡研发加工园、小冈香陈皮文化创意园。
生态环境优良的七堡常稳柑场,一垄垄柑树郁郁葱葱。受访者供图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创建初期,产业园新会柑种植面积不足4万亩,仅一年半时间,园区种植面积已增长至目前的5.5万亩水平,并带动全区新会柑种植近10万亩。而就全产业发展水平而言,2018年产业园全产业产值46亿元,比创建初期增加了6亿元,带动全区全产业总产值达66亿元。“消费市场在打开,种植新会柑、加工新会陈皮的人更多了。”新会柑种植户李定富认为,创建工作正带给产业积极变化。
新会提出,全面构筑新会陈皮生态、健康、富民大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打造“中国(百亿)陈皮之都·世界(千亿)陈皮中心”。
三产融合
陈皮村年均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我们以地方特色农产品——新会陈皮为切入点,以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通现代先进生产力进入农业的通道。”梁明建指出,产业园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陈皮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千亩柑田陈皮有限公司,原做海产生意的肖凤琴夫妇选择了三江镇联合村,把多年积累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柑园中。他们引进业内先进栽培技术及科学的管理制度,聘用周边有经验的近20名农户负责日常的新会柑管理,还聘请专业种柑技术人员作为基地的顾问。
此外,肖凤琴还雇了本村15名困难家庭妇女在基地工作,同时还成立新会新四洲柑桔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名妇女群众就业。肖凤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吸纳农户以合作求发展的做法,正是新会陈皮产业园所倡导的“小农户共享大收益”的一大体现。利益共享,就是推动小农户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农业现代化决不能以排斥小农户为代价”,梁明建说,新会在探索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进程中,立足于“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和有效对接的体制机制和实现途径,坚持为农、贴农、惠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
近年来,新会已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品牌联盟”等利益共享模式,有效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倍增工程,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经销商合作、联营,有效吸纳农户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还重点针对返乡农民工、家庭农场与合作社以及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等开展双创政策扶持,形成多元主体共建产业园格局。
据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园区创建带动全区农民直接收益约10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88万元。2018年,园区5亩以上种植家庭超1743户共4.96万亩,30亩以上种植家庭近104户共2.62万亩,100亩上种植家庭18户共1.42万亩,合作社共68家,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已达80%以上。
“一产种植基地,二产研发加工基地,三产交易与文化旅游基地。”三产融合被视为新会陈皮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格局的“钥匙”。产业园首批项目之一的陈皮村,就将这一经营模式推而广之。
陈皮村是新会大型特色农产品商业文化综合体,集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游于一体。自2014年开园以来,年均游客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同时,以陈皮村为中心建成的陈皮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已孵化新会陈皮企业近200家。
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来提升附加值,是新会陈皮村的一大尝试。
“以文化旅游为抓手,实现一、二、三产业全域融合,带动产业园全产业链发展。”陈皮村副总经理吴曼菲认为,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基于此形成的“公司+基地+农户+金融+旅游+互联网”经营模式,将推动更多农户参与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品牌保护
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和大数据平台
“虽然都是陈皮,但不同产地的陈皮在香型、口感、内含物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正规经营新会陈皮的商家来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实在让人深恶痛绝。新会柑标准化种植加工企业、柑之林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柏林认为,“本地陈皮与外地陈皮可以在市场上公平竞争,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购买。但关键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方式,去明确哪些陈皮是真正的新会陈皮,避免冒充和以次充好的问题。”
新会陈皮村的陈皮实行标准化晒制和保存技术。
以新会茶枝柑这一特有品种为加工原料,采用三瓣式开皮等特定加工工艺,并在新会的自然环境下陈化三年以上的陈皮,才能被称为“新会陈皮”。2016年,新会陈皮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伴随着新会陈皮日益叫响,如何保护新会陈皮品牌,如何提升新会陈皮品牌价值,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让消费者购买到真正的新会陈皮?如何把新会陈皮的‘身份’确定下来?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梁明建指出,“现阶段,新会区正不断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机制,大力推动农产品溯源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明确每一块新会陈皮的‘身份’信息。”
近年来,新会区着力从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完善新会陈皮产业标准体系,建立规划面积3369亩的新会柑(陈皮)种植永久保护地,创建总面积近1万亩的新会陈皮创建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成立广东省新会柑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柑橘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制定并颁布《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2个广东省地方标准,《新会陈皮普洱茶》等8项联盟标准。76家企业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新会柑挂果季,走进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会陈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见各个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新会柑和柑茶产品进行检测,在这里,可对新会柑和新会陈皮的重金属、农残、致病菌、有效成分等多个检测项目进行有效检测,同时,亦可对种植土壤、灌溉用水等种植环境要素进行检验。许多柑园和厂家积极送检,以获得证书招揽顾客。
2018年,该中心成立后,肩负着对新会陈皮产业园区内的大小种植户、陈皮加工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新会陈皮产品进行定期定量的抽检任务,从源头抓起,确保流通到消费者手上的新会陈皮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建立新会陈皮溯源体系打下重要基础,为新会陈皮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们就是要告诉广大新会陈皮产业经营者,在新会经营陈皮产业有保障,我们对‘打假’绝不手软,也只有这样,新会陈皮相关产品的市场价值才能有效体现,保障经营者经济效益,从而繁荣市场。”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新会区正大力推动农产品溯源系统、质量检测中心及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解决品牌标准缺乏与行业无序竞争等问题。新会陈皮产业园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公布信息显示,2018年10月,新会已完成对全区6600多户经营主体的数据采集工作,接下来还将把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延伸至仓储、物流、销售、金融等流通领域,实现产业全程智能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确保新会陈皮品质,提升陈皮品牌价值。
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华金介绍,近年来,新会还从“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打假维权力度”等方面发力,保护新会陈皮“身份”。逐步创建“行业自律联盟”,要求经营户向社会承诺践行行业自律机制,维护新会陈皮公共品牌形象和价值;组建“打假维权队伍”,严厉查处虚假冒充新会陈皮,保护陈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科技支撑
三大陈皮企业联合高校建设研发平台
1996年,新会陈皮产业产值还不足300万元,2000年以来发展迅猛,到2018年已突破66亿元。好风借力,这背后既有大健康这股“东风”,更有“陈皮人”的智慧和汗水。
“以前卖‘一块皮’,大家不懂它的价值;经济社会发展了,消费者关注健康,把陈皮和茶文化糅合,柑普茶很快打开了市场。”丽宫食品公司总经理区柏余,跟新会陈皮“打交道”20多年,从陈皮月饼到柑普茶,懂“深挖”的区柏余让陈皮不断升值。
新会陈皮和新会柑普茶是产业的两大拳头产品。
从小农种植走向规模耕种,从作坊式加工走向工业化生产,从单一农业走向产业融合,新会陈皮的价值已不仅限于“一块皮”。新会陈皮产业园入选“国家队”,是一记响亮的“信号”,精深加工成为大趋势。
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打出了有力的跨界融合“组合拳”,柑茶就是一例。新会陈皮与茶结缘已久,从柑普到小青柑,再到与英德红茶结合的“新英柑红”,新会陈皮产业跨界融合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正在不断延伸自身产业链,创造更多可能。
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江涛教授认为,新会陈皮是有文化支撑的产品,传承千年的新会陈皮兼具养生价值和收藏价值,随着大健康产业深入发展,高品质的养生产品将拥有巨大市场,陈皮与茶相结合,满足了养生的需求,茶文化与陈皮文化融合,也使得产品更有价值,确实大有可为。
对于新会陈皮产业链的延伸,新会区还在不断探索。除了柑茶、陈皮茶、陈皮饼、陈皮酒等系列食品,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更引入创新科技,利用生物科技研发陈皮酵素等产品。对新会柑进行深加工,增加新会柑的农业附加值,陈皮产业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近年来,陈皮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会陈皮三大企业齐齐发力。陈皮村与广东省农科院、湖南省农科院联合组建了“广东新会陈皮研究院”,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丽宫国际成立“江门市丽宫陈皮研究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为陈皮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及产业转型提供推力;新宝堂携手台湾著名生物专家“乳酸菌之父”蔡英杰,成立“新会柑酵素研发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新会陈皮活性检测合作实验室”,与广州医科大学共建“新会陈皮质量控制与分析检测研究中心”,与广东省中医院共建“新会陈皮保健食品研发中心”,促进了陈皮产业向医药和保健食品方向发展。
金融创新
去年前三季度发放“陈皮贷”约2.2亿元
产业要发展,资金需保障。农户想贷款,往往被认定为“抵押不足、风险过高”,“卡”在融资难,是很多中小种植户面临的问题。目前,新会区积极探索金融创新以支持陈皮产业发展。
“别看新会陈皮名声在外,前些年农民种柑晾陈皮却很难赚到钱。”三江镇联合村“千亩柑田”种植户肖凤琴的话让人诧异:陈皮市场价不低,农民种柑晒皮还赚不到钱?原来,扩大柑园的成本很高,一年下来平均每亩柑园成本接近万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个“田”可种不起。
肖凤琴算了一笔账:柑园护理工人开工资要钱,农资和田间投入要钱,年头年尾土地租金要现钱……由于这些开支,许多果农不得不卖出鲜果或新鲜果皮,以换取现金应付各项开支。正当采摘季节,这些鲜果和果皮价格自然就低。
“拿着贷款,我租了村小组的土地,把种植规模从前几年的4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150亩。”新会柑种植户吴国强掏出手机,打开广东农行“惠农e贷”APP,需要多少钱直接输入借贷金额,贷款几分钟就到账了。“这笔钱不用任何抵押,而且在3年授信期限内可以循环使用,随借随还。”
借助政府的增信支持,即使没有资产可以抵押,2018年9月吴国强成功获得了农业银行提供了一笔27.8万元贷款,缓解了资金紧缺的压力。吴国强获得的贷款,是2016年6月当地政府和农业银行合作创新推出的“陈皮贷”,“截至2018年前三个季度,农行江门分行已累计发放‘陈皮贷’500多户约2.2亿元,为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除了“陈皮贷”,还有“政银保”、“葵乡惠农贷”等金融创新举措。近年来,新会区委、区政府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贷款贴息,组织银行开展合作贷款项目;还鼓励龙头企业陈皮村创立全国首家农产品金融交易银行“陈皮银行”,提供质押融资业务,解决生产经营户融资难等问题。
陈皮村打造的金融产品——陈皮银行存折。
不仅仅是金融,新会区正以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为抓手,系统化推进陈皮种植、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建设。新会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华金介绍,新会现已制定《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使用方案》《新会区促进招商引资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办法》《新会陈皮国家现代产业园促进产业绿色提质增效扶持办法》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办法,从标准制定、机制创设、服务提升、奖补扶持等诸多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声音
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打造现代化生态农业+全域乡村文旅田园综合体
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会召开在即,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接受媒体采访。梁明建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创建,产业园的各项工作见到了实效,走在了前列。下一步,新会将进一步扩大产业园的品牌效应,加快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推进研发新产品,加大新会陈皮公共品牌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2017年,新会陈皮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这对于新会陈皮产业整体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梁明建: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创建,产业园的各项工作,见到了实效、走在了前列、树立了标杆。2018年,园区新会柑种植面积达5.5万亩(比创建初期新增1.5万亩,带动全区种植总面积达8.5万亩)、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46亿元(比创建初期新增6亿元,带动全区全产业总产值达66亿元)、吸引社会投资约30亿元,形成有12家龙头企业,培育出“中国陈皮大健康产业第一股”(新三板挂牌企业“丽宫食品”,股票代码:872325),超1000家经营主体,35类产品、超100个品种的产品规模,约3.5万人就业的产业集群,带动全区陈皮产业就业达5万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88万元,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新会陈皮”品牌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第41位,价值89.1亿元,同比增加31.82亿元。
南方日报:在陈皮产业园建设与陈皮产业发展中,还有哪些待提升的空间?
梁明建:一是加快推进陈皮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继续围绕“一轴、两带、三基地、四中心、五园区”的思路,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园区企业“小升规”“个转企”,吸引外来投资者及园外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实现陈皮全产业标准化。加快推进广陈皮(新会陈皮)药典标准修订工作,配合建立陈皮专属性测定体系和新会陈皮DNA数据库。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完善产品质量安全和防伪溯源系统建设。借助园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形成新会全区的陈皮产业数据,实现全区新会陈皮产业(农业)数据“一张网”,助力新会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实现对园区内生产企业的全程智能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
三是加快推进研发新产品,促进陈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争取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在产业园建立钟南山院士工作站,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以陈皮村、丽宫陈皮、新宝堂、李锦记、无限极等龙头企业为支点,推动陈皮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发展,扩展现有陈皮产学研平台和渠道,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形成以陈皮为基础的“大健康”保健养生产业。
四是加大新会陈皮公共品牌建设力度。整合各类优质媒体资源,建立健全新会陈皮公共品牌建设体系,完善奖励机制,提升新会陈皮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做强新会陈皮公共品牌,孵化更多新兴品牌。
五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深挖新会陈皮生态、休闲、文化价值,结合陈皮产业与养生、休闲旅游,依托会城、三江、双水核心种植区,引导陈皮村、丽宫、新宝堂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陈皮庄园,建设集采摘体验、科普教育、购物贸易、养生饮食、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陈皮小镇”,把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南方日报:大湾区建设为新会及新会陈皮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新会将如何利用该机遇谋划进一步发展?
梁明建:新会将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推进全面合作,促进深度融合;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推动改革破局,释放发展活力,争当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新会陈皮产业将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性机遇。一是通过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辐射带动全区陈皮产业的发展;二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三是强化产业链延伸,打造现代化生态农业+全域乡村文旅田园综合体;四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打造高品质农产品和文化品牌;五是加大利益共享机制建设,探索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机制。
◎数读
新会陈皮品牌价值超89亿元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产业园已有76家企业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新会陈皮品牌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第41位,价值89.1亿元。
按规划,新会陈皮产业园将依托陈皮村公司,以“市场交易+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陈皮文化平台,整合带动区域三产发展;重点依托丽宫陈皮产业园,打造以研发加工为核心的三产融合产业基地;在圭峰会城打造以新会陈皮为主题的1000亩生态田园小镇。此外,还将依托七堡健康岛规划,推动新会陈皮健康食品园区发展。
目前,产业园的健康食品板块正在蓬勃发展:三江镇的新会陈皮柑茶加工运营区,通过产业园规划引导,已形成规模化健康种植基地;江门大道东线的集聚区,汇聚了超过60家新会陈皮柑茶生产加工和运营企业,已初具规模;规划中的双水新会陈皮功能食品加工园区,目前正兴起规模化种植热潮……
下一步,新会将继续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深挖新会陈皮生态、休闲、文化价值,结合陈皮产业与养生、休闲旅游,依托会城、三江、双水核心种植区,以陈皮村、丽宫陈皮为龙头,大力发展陈皮庄园,建设集采摘体验、科普教育、购物贸易、养生饮食、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陈皮小镇”,把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纵深
小小陈皮背后的科技力量
科研平台
陈皮村与广东省农科院、湖南省农科院联合组建了“广东新会陈皮研究院”。
陈皮村与丽宫国际联合成立“江门市丽宫陈皮研究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助力陈皮加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新宝堂携手台湾著名生物专家“乳酸菌之父”蔡英杰,成立“新会柑酵素研发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新会陈皮活性检测合作实验室”,与广州医科大学共建“新会陈皮质量控制与分析检测研究中心”,与广东省中医院共建“新会陈皮保健食品研发中心”促进陈皮产业向医药和保健食品方向发展。
新会区政府与我国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及其团队达成共识,建立“新会陈皮特色柑橘产业院士工作站”。
基础研究
以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郑国栋博士等专家团队,首次从理论上明晰了广陈皮(新会陈皮)的理化指标,特别是初步明晰了新会陈皮的质量特色指标物质和活性物质,确立新会陈皮品级鉴定的理论基础。郑国栋博士和中国药科大学刘鄂湖博士在关于广陈皮(新会陈皮)药典地位相关问题的研究中,采用药典的通行指标和检验方法对新会陈皮进行检验检测已形成成果材料,并已向中国药典委提出了新会陈皮质量特色陈述和指标建议。
校企合作
新宝堂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新会陈皮年份研究,已初步找到年份变化与内在指标物的变化规律。
陈皮村与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蚕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已对陈皮村在新会柑清洗和新会陈皮高效干燥工艺出具鉴定报告,该报告同时得到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盖章认可。
郑国栋博士和中国药科大学刘鄂湖博士的“广陈皮(新会陈皮)生态种植基地与产地加工技术示范”方面的研究项目,成功入选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新会陈皮首次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科研立项支持。
◎图解
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
“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多维度齐发力
“大基地”,实现绿色优质高效生产
建成产能200万株的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
新会柑标准化种植达10万亩
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占80%
家庭农场达500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超90%全面实施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
“大加工”,打通三产融合关键点
新会柑、陈皮加工企业150多家
加工产品涵盖药食茶健100多个品种加工产值达45亿元
加工企业年纳税额超1.6亿元
“大科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财政+社会”投入约1.32亿元用于全产业链科研,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000多人
建成2个院士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与陈皮相关的研究院,2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与中山大学等3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
获得30多项科研专利、发表论文超250篇
“大融合”,培育全产业链新动能
建成陈皮村、新宝堂、丽宫、柑之林、小冈香等三产融合体
一二三产的产值比例为10:45:11,分别带动柑农每年人均增收1万元、2万元及2.7万元
融合体带动超过5000多人创业就业,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实现销售收入超6.2亿元
“大服务”,“一门式”办完陈皮相关业务
出台1套创建方案、2套制度(管理和奖补)等
成立新会陈皮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组建8个专责小组
“一门式”办理所有与陈皮相关的服务,涉及管理、政策、金融、科技、信息、电商、协会、农资农技等8大主要服务。(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