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具有“和药治病”“食疗保健”“茶道怡情”等生活文化特质,自古以来便被视为药食同源的佳品,甚至深入到了中华…
陈皮,具有“和药治病”“食疗保健”“茶道怡情”等生活文化特质,自古以来便被视为药食同源的佳品,甚至深入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
对于陈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在药材中分为陈皮和广陈皮两类」,其中陈皮以广陈皮为佳品,广陈皮以新会陈皮为上品。
位于陈皮“金字塔”顶尖部分的新会陈皮可谓是我国最具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一,也是传统道地药材之一。药圣李时珍便曾在《本草纲目》中载道「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采者为胜」,可见自古以来众多医学大家都认为“陈皮以新会产者为佳”。
下面就从“种质”和“体质”两方面揭秘新会陈皮被奉为“陈皮中的上品”的原因。
德国生物学家奥古斯特·魏斯曼于1892年提出的一种遗传学理论——种质连续学说,认为生物体由专司生殖机能的“种质”和专司其他机能的“体质”所组成,且种质世代相传,不受体质的影响,而体质由种质分化而来,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灭,同时强调种质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获得性状(体质)不具有遗传性。
简单来说,种质是先天的东西,同一个物种生长在不同的地方都能表现出相同的性状和品质,而体质是后天形成的东西,同一个物种生长在同一个地方都能有不同的表现。
根据魏斯曼种质连续学说,作为新会陈皮唯一原料的茶枝柑是一种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
新会茶枝柑是从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野生品种种群驯化栽培和苗木繁育(高压圈枝方式)而形成的地方特色品种,其种植栽培历史长达700余年,具有独特优良品质。
经过多年的驯化和选育,最终塑造了新会茶枝柑独一无二的品质——果皮厚结实,且油胞粒大、油室饱满,挥发油含量大,芬芳馥郁。和大红袍、温州蜜柑等柑橘品种相比,茶枝柑确实是与众不同的上好陈皮料子。
1954年开始,新会以五和农场和古斗林场为示范基地开展柑桔上山栽培的研究,往后数十年,新会对本土柑桔资源进行普查工作,并对新会柑桔品种优良单株进行营养系选育、保存和实生系复壮选育。
因此,对于新会陈皮而言,新会茶枝柑特定的品种基因与品种优势是新会陈皮能够“陈皮中的上品”的基础。
新会茶枝柑的种质就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物质,生长在它能成活的不同区域所表现出来的一样的性状。换句话说,茶枝柑即便种在不同的地方,其果皮中所含的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有效化学成分也一样,这些物质属于茶枝柑的遗传物质,具有可复制性,不同产地的陈皮皆含有上述有效化学成分。
新会陈皮的独特之处便在于现检测到有效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明显有别于其它产地的陈皮,也就是新会陈皮不可遗传且不可复制的“体质”优势。
据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吴鸿教授团队于国际学术期刊Microbiome在线发表的科研成果显示,道地产区和非道地产区果皮中挥发油组成存在差异,新会产区有七种挥发油显著高于非新会产区。
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相同,环境(包括立地、水分、空气、日照、温差、积温、潮汐等诸多因子)是影响物种品质的关键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体后天能否获得优秀的“体质”。因此,新会陈皮独一无二的“体质”便与新会的水土特色息息相关,非其他地方可替代。
作为新会陈皮的原生境及唯一产区,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雨热充足,无霜期长,拥有“三水融通 三山环抱”的水土特色,每年一次的南海海潮倒灌促使新会土壤中兼备丰富水分、沉积机质和海水盐类。
同时,受三山环绕地形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新会衍生出干湿交替和冷热交替的气候特点,为新会茶枝柑的生长及新会陈皮的陈化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土环境。
换句话说,只有生长在新会的茶枝柑才能从这片土地中获取新会陈皮所特有的“体质”,且这种体质是不可遗传、不可复制的。
综上所述,新会陈皮之所以能够被视为「陈皮中的上品」,是因为新会陈皮既含有茶枝柑共性的“种质”,又含有只有在新会的生态环境中才能获得的后天的“体质”。
※参考资料:
①一文揭秘!新会陈皮的独特之处——江门市新会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江门市新会区新会陈皮产业研究院黄宏健
②梁锡环,黄明德. 新会柑的种植历史与品种考证2011:1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会柑普茶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npucha.info/11745.html